近年来,栖霞区加速改善生态环境,坚决打好长江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,基本完成60项长江干流岸线清理整治及长江“三乱”整治项目,拆除整治面积达150万平方米,全面推进18项市级“百项工程”项目,长江沿线绿化造林820亩、湿地修复210亩,长江沿线生态人文环境显著改善。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严格落实“点位长”制度,完成重点治气项目11项,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53家,全区规模以上建筑工地智慧监测平台实现全覆盖;健全水环境长效治理机制,完成新建及清疏修缮雨污分流片区82个;强化土壤污染治理,累计完成南京固碱厂等12个地块土壤修复,加快省级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,土壤治理建设成果获生态环境部肯定。加强地质环境保护,完成宕口生态修复工程5项,做好水泥企业茨山矿、青龙山矿等禁采关停工作。
大气攻坚再调度。前不久,栖霞区召开大气攻坚推进会,区委、区政府明确了下一步大气攻坚的总要求:提高政治站位,在认清严峻形势中增强工作的责任感、紧迫感。紧盯重点关键,以坚决的综合举措把污染总量降下来。调动各方参与,在齐抓共管中增强工作的合力与成效。
重点管控再加码。栖霞区严格落实《2019年下半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措施》,强化大气污染防治“点位长”制度落实,加码责任意识,把空气质量作为第一号工作来抓,全员参与。自2019年8月13日起,每天调度预警、每天检查、每天形成工作日报、每天下发问题菜单,各部门及时响应,迅速整改。
夜间巡查再升级。栖霞区自2019年8月13日起晚19时至22时,每天对迈皋桥和仙林两个国控点大气污染源进行夜查,严管严控国控点周边夜间施工工地扬尘、道路扬尘、工业企业废气排放等。
为进一步提升空气质量,市里自2019年12月15日起打响“冲刺十五天、奋力增蓝天”专项攻坚战。栖霞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第一时间部署落实,全区正形成“区、街道、社区”三级攻坚网络,重点对工业企业和施工工地实施明察暗访,加大检查执法力度,确保管控取得实效。
栖霞生态环境局成立五个巡查组,并制定巡查计划,每天对辖区工业、建筑工地、餐饮油烟店以及4S店等企业进行检查;制定印发了《栖霞区关于省生态环境厅大气强化督查迎查工作方案》,按照二级管控要求持续开展管控期巡查,督促工业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做好轮停和限产,督促施工单位加强洒水和降尘措施的落实。
今年,栖霞区将狠抓生态保护,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一是做好长江经济带工作。继续深入开展沿江岸线清理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,实施沿江港口违规整治、危险废物整治等专项行动,新增、改造绿化造林面积600亩,不断提升沿江生态人文景观建设水平。二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重点实施PM2.5和臭氧浓度“双控双减”,深入推进VOCs废气治理,强化餐饮企业污染治理,开工建设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;实施北十里长沟东支生态修复一期等5条河道水环境提升工程,确保全域消除劣V类水体;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负面清单和动态跟踪监测机制,推进关停搬迁企业场地生态修复,打造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。三是完善生态环保长效机制。严格落实河湖长、断面长、点位长等制度,健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,完善监测平台建设,压实生态环保责任。